溶解氧的測定方法:(碘量法)
1. 原理
水樣中加入硫酸錳和堿性碘化鉀,水中溶解氧將低價錳氧化成高價錳,生成四價錳的氫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氫氧化物沉淀溶解,并與碘離子反應而釋放出游離碘。以淀粉為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釋放出的碘,據滴定溶液消耗量計算溶解氧含量。
2. 試劑
硫酸錳溶液:稱取480g硫酸錳(MnSO4·4H2O)溶于水,用水稀釋至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過的碘化鉀溶液中,遇淀粉不得產生藍色。
堿性碘化鉀溶液:稱取500g氫氧化鈉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稱取150g碘化鉀溶于200mL水中,待氫氧化鈉溶液冷卻后,將兩溶液合并,混勻,用水稀釋至1000mL。如有沉淀,則放置過夜后,傾出上層清液,貯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緊,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應不呈藍色。
1+5硫酸溶液。
1%(m/V)淀粉溶液:稱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調成糊狀,再用剛煮沸的水稀釋至100mL。冷卻后,加入0.1g水楊酸或0.4g氯化鋅防腐
0.02500mol/L(1/6K2Cr2O7)重鉻酸鉀標準溶液:稱取于105-110烘干2h,并冷卻的重鉻酸鉀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搖勻。
硫代硫酸鈉溶液:稱取3.2g硫代硫酸鈉(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0.2g碳酸鈉,用水稀釋至1000mL,貯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0.02500mol/L重鉻酸鉀標準溶液標定。
硫酸,ρ=1.84。
3. 測定步驟
溶解氧的固定:用吸液管插入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入1mL硫酸錳溶液,2mL堿性碘化鉀溶液,蓋好瓶塞,顛倒混合數次,靜置。一般在取樣現場固定。
打開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硫酸。蓋好瓶塞,顛倒混合搖勻,至沉淀物全部溶解,放于暗處靜置5min
吸取100.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錐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好退去,記錄硫代硫酸鈉溶液用。
4. 計算
溶解氧(O2,mg/L)=M*V*8000/100 式中:
M--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V--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體積(mL)。
5. 注意事項
當水樣中含有亞硝酸鹽時會干擾測定,可加入疊氮化鈉使水中的亞硝酸鹽分解而消除干擾。其加入方法是預先將疊氮化鈉加入堿性碘化鉀溶液中。
如水樣中含Fe3 達100-200mg/L時,可加入1mL40%氟化鉀溶液消除干擾。
如水樣中含氧化性物質(如游離氯等),應預先加入相當量的硫代硫酸鈉去除
4、溶解氧和其他控制指標的關系
1. 溶解氧與原水成分的關系
溶解氧和原水成分的關系,重點是原水成分中有機物含量和溶解氧的關系。具體表現在原水中有機物含量越多,微生物為代謝分解這些有機物所需消耗的溶解氧就越多,相反就越少了。所以在控制曝氣的時候,要注意水量和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相匹配。
當進水量是平時的1.5倍時,若不調整曝氣量的話,會出現曝氣池出水溶解氧過低,有時甚至會低于0.5mg/L,不利于活性污泥發揮高效率處理效果。如果進水流量沒有增加,但是廢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時,同樣也會出現對溶解氧需求增大,繼而出現曝氣池出水溶解氧過低的現象。原水中一些特殊成分的存在,同樣也會影響充氧效果。比如水中洗滌劑的存在、使得曝氣池液面存在隔絕大氣的隔離層,進而影響曝氣效果的提升。
2. 溶解氧與活性污泥濃度的關系
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濃度的關系還是比較密切的,通常看到的是高活性污泥濃度對溶解氧的需求明顯高于低活性污泥濃度對溶解氧的需求。所以,要達到去除污染物,并達到排放濃度的情況下,要盡量降低活性污泥的濃度,這對降低曝氣量、減少電力消耗是非常有利的。 同時,在低活性污泥濃度情況下,需注意不要過度曝氣,以免出現溶解氧過高,對僅有的活性污泥出現過度氧化現象,這樣對二沉池的出水不利。
通常可以看到二沉池出水中夾雜較多的未沉降顆粒流出,這就是被氧化的活性污泥解體后分解在出水中的緣故。同樣高活性污泥濃度對溶解氧的需求是很高的,不能不加控制的將活性污泥濃度一直升高,這樣會出現供氧跟不上而出現缺氧現象,自然,活性污泥的處理效果也就受到抑制了。
3. 溶解氧與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關系
溶解氧和活性污泥沉降比的關系,可以理解為溶解氧對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響。主要會出現以下2種情況:
過度曝氣容易使細小的空氣氣泡附著在活性污泥的菌膠團上,導致活性污泥上浮到液面而產生浮渣。
活性污泥的壓縮性變差,特別是活性污泥發生絲狀菌膨脹的時候,更加容易導致曝氣的細小氣泡附著在菌膠團上,繼而導致液面產生大量浮渣。
本文連接:http://dymzw.com/newss-905.html
|